储存在味蕾里的年味儿...你家今年做豆腐了吗?

日照广播电视台出品 新闻热线7989666


豆腐是日照人过年时的必备食品,比起市场上买的,自己动手做的会更好吃、更有年味,因此春节期间,磨浆子、做豆腐,便成为日照乡下的一道风景。



由于要耗费太多的体力和精力,所以手工做豆腐也变得越来越“稀罕”了,但是在五莲县街头镇南西裕村,家家户户却仍然保留着过年做豆腐的传统。

临近春节,村民们会将浸泡过的黄豆,用石磨磨碎,“揉沫过箩去渣,煮沸点浆成块。”豆腐做成后切方块放在阴凉处保存,供春节期间食用。因为豆腐的“腐”和“富”谐音,寓意年过得富余,来年的生活也富富余余。


腊月二十七这天,直播日照走进南西裕村村民于翠家里,现场体验豆腐是如何炼成的。

于翠告诉记者,想要做出来的豆腐好吃,黄豆的选择是重中之重,“都是自家种的,必须是当年的新黄豆,其中色泽光亮、颗粒饱满而均匀的尤其合适。”

将精心挑选的十余斤豆子,浸泡在清水里,待豆子发胀,就可以开磨了。于翠说,早些年间,磨豆子要靠手推石磨,这些豆子要磨到差不多近两小时,很是耗人力。如今有了电动磨浆机,快捷又方便。

一大早,她叫上邻居大姐当帮手,把头一夜泡好的豆子磨成一大缸乳白色浆子,再加上适量开水搅拌,把表面的浮沫子撇出来,就可以装进笼布袋滤渣了。这一过程看似轻松,实则要费很大的手劲。

一袋又一袋,全部挤完后,另一人就赶紧仔细地刷起缸来,“工具要随用随刷,一会烧开的汁子还得舀回缸里点卤,不能残留渣滓,否则会破坏豆腐细腻的口感。”


土灶台上满满一锅豆汁,要用不急不慢的火足足烧上一个多小时,这时候火候的控制尤为重要。开锅的时候搅一搅,清香的豆味扑面而来。

点卤水是最关键的。点少了,豆腐过嫩,点多了,豆腐老,吃着苦,而这其中的力道,于翠早已了熟于心。四小盅卤汁,配合热水化开的粗盐,缓缓加入烧开的豆汁里,盖上盖搭,静置半个小时,豆腐就慢慢凝固成豆脑状了。


接下来是压豆腐的过程。在圆笸箩里铺上一张大笼布,把成型的豆腐脑舀进去、包裹起来,最后在上面放一块板状物,人工施力将其压实成型。

小心翼翼地掀开笼布,白白嫩嫩的豆腐“蹭”地弹了出来,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辛苦劳作,于翠像看着襁褓中的婴儿一般,眼神里充满爱怜和骄傲。做出来的豆腐凉透后,打成块状,在阴凉处晾着,随吃随拿,能吃上十天八日。


新鲜豆腐味美鲜嫩、清新爽口,盛出一大碗,拌上一碟小葱和辣椒,用煎饼一卷,热乎乎的豆腐里还裹有浆汁,入口回味无穷。

如果过几日豆腐有要坏掉的兆头,就赶紧上锅蒸一蒸,反复蒸几次会变得发硬,切成条炒个韭菜,又是鲜美的一顿。此外,豆腐还可以加工做成其它好多的美味,香干、豆腐皮、油豆腐、腌豆腐,想起来都口馋。


“过年大肉大鱼吃多了,就吃点豆腐,健康又舒适。”于翠说,豆腐是村里人永远都爱不够的吃食。

如今生活慢慢变好,显在的形象在逐渐改变,但隐性的生活方式里依然会留有过往的痕迹。神奇的豆腐制作过程中,也寄托着村民们对土地最淳朴的依赖。

一斤黄豆出二斤豆腐,一大锅豆腐要用十多斤豆子。加多少水,使多少卤,烧多大火,做多长时间,于翠表现出千百次操作之后才有的纯熟,“都是凭长期以来积累的经验,没有那么些条条框框”。


关于美食的传承,在今天,依然遵循着口耳相传,递相授受的古老方式。做豆腐的手艺,于翠是跟老一辈学的。


“在家跟娘学,出来跟婆婆学,只是现在学做豆腐的越来越少了......”起早贪黑,周而复始,于翠说,做豆腐的辛苦,只有做过的人才能体会。


小时候在农村老家,每到快过春节时,家家户户就会做上一桌豆腐,送人的送人,做菜的做菜。 豆腐虽然普通,却已作为一种文化载体,承载着日照人深刻的历史记忆。


春节盛宴即将开始

日照人的菜单上

怎能少了传统年味——豆腐

过年回老家

一定要再吃一回

仔细品一品这储存在味蕾里的年味儿


大家都在看
市委书记齐家滨节前走访慰问日照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
省里发话!3月起,日照这些职工将多一个假期…与你有关!
岚山发生一起交通事故,交警急寻该过路者!

来源:直播日照 记者:苏雪 于丽丽

直播日照新闻热线:0633-7989666 
加小编微信“直日声”(微信号 zhiborizhao-),爆料有现金红包!

 觉得好看,请点这里↓↓↓

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加国头条 属于信息发布平台,加国头条 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分享新闻到
微信朋友圈
扫描后点
右上角分享

0 Comments

Leave a Comment

Ad

Related Posts: